2020年12月24日,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在6.54,升值6.20%,若从5月底1美元兑换7.13元人民币来算,升值幅度达到8.13%,以离案人民币由7.19到6.52来算,升值幅度更达到9.3%。大唐财富认为:2021年,基本面来看人民币升值的机会仍大于贬值,年底前有机会看到6.25。理由如下:
新冠肺炎疫情因素
中国的疫情已经接近尾声,大部分产业复工复产,美国到12月还处于上升期,疫苗的效果可能要到2021年春季才会明确。在疫情下,中国是2020年唯一呈现经济正增长的G20国家,经济基本面中国领先全球。
中国率先复工的出口替代效应,部分抵消全球总需求下降冲击,商品贸易顺差仍在扩增。旅游是服务业贸易逆差主因,全球限行使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与旅游支出大幅减少,降低服务业贸易逆差,因此对美元的购汇需求降低。
美元指数的连动
人民币虽然不在美元指数权重范围内,但兑美元汇率与美元指数呈现正相关。前述美元指数不被看好,仍有挑战新低的可能性,因此人民币在2021年也具有挑战2018年6.25新高的可能性。
中美的利率差距与资金流动
目前中国的10年期国债利率比美国高出约2%,银行同业拆放利率比美国联邦基金利率高出约1.5%,对资金的吸引力高于美国。此外中国放宽QFII的投资上限,放宽外资金融机构持股上限等措施,都有助于外资流入,对人民币汇率形成一定的支撑。
QDII对外投资热度降低,而外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人都却在不断升高,到2020年12月24日止北向资金已净流入19535亿元,而北向资金净流出通常同步或领先于汇率的贬值,目前未有任何迹象。
中国央行的政策因素
这轮升值背后接近“自由浮动”的事实更值得关注。目前中国央行几乎没有任何干预,人民币涨跌完全表达了境内外交易力量和企业的自主行为。央行也在观察,未来在必要的时候,逆周期因子等措施仍可重新归位。
中国已通过一系列“双向开放”的方式,缓解人民币过于集中的升值压力。如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额度,包括新增QDII(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)额度等;进一步促进内地与香港的跨境投资,包括股票通、债券通、跨境理财通等;鼓励国内保险公司扩大境外投资比例。
中国的外汇准备在这两年还能维持在3万亿以上,然而中国也有2万亿美元的外债总额需要偿还,中资机构在香港等市场发行的美元债规模庞大,据彭博数据,截至2020年11月11日,中资美元债存量规模约7383亿美元,相当于境内信用债市场的1/4。
有美元资产的国内出口企业可以发行中资美元债,来做自然对冲降低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。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,将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作为目标。预期2021年美元兑人民币的双向波动区间在6.25至6.7之间。与目前6.53的价位比较,升值的空间仍高于贬值。
小结:情绪总是短期冲击,最终会回归基本面。在基准假设下2021疫情趋缓全球经济从谷底复苏的情况下,美元的流动性需求再现的概率不高,美元指数下探90以下的概率较高,非美的主要货币仍有幅度不大的升值空间。
但是当疫情的发展不如预期时,美元可能会有阶段性的反弹。对于高净值人士来说,仍应持有一定额度的美元部位作为基本配置,来保持在境外投资的流动性,与对冲所有资产都以人民币持有的风险。
我国实行外汇管制,近年来对汇出美元的审核日趋严格。应该以合法为原则,利用每年的购汇额度提早准备子女留学与其他需求。若不是马上要用到美元,建议年底前以静制动,在人民币价位跌破或接近6.3的时候再下手不迟。